2012至2022这10年间,宁波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2014年宁波11个区(县、市)在省内率先实现基本均衡。2022年4月,宁波市江北区成为全国两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之一。其次宁波市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持续增高,全日制在校生从2012年150660人增至2022年191524人,增幅27%;研究生学生数从5302人增至13875人,增幅162%。全大市均有高校分布,学生规模稳增。
指标(在校学生数/万人)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普通高等学校 | 19.1 | 18.4 | 17.7 | 16.3 | 15.6 |
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 6.1 | 6.1 | 6.8 | 7.4 | 6.6 |
普通高中 | 10.3 | 9.9 | 9.3 | 8.9 | 8.6 |
初中 | 22.8 | 22.2 | 21.7 | 21.4 | 20.9 |
小学 | 55.5 | 53.8 | 51.7 | 50 | 49 |
幼儿园 | 28.5 | 25 | 29.2 | 29.15 | 28.97 |
特殊教育 | / | 1261人 | 1264人 | 1194人 | 1979人 |
2020年宁波市约940.43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77495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9754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8396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4445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333人上升为17838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704人上升为1379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7849人下降为3492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9076人下降为2599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4578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45251人,文盲率由3.83%下降为1.55%,下降2.28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028所,在园儿童28.5万人。根据海曙区教育局2023年幼儿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宁波市幼儿园招生坚持3-5周岁幼儿入园优先满足原则,坚持“房、户一致”优先原则,坚持相对就近,长幼随园原则。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不得对适龄儿童进行任何形式的测试和变相测试。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园挂钩的报名费、赞助费等。
幼儿园名称 | 幼儿园名称 |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 |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 宁波市外经贸幼儿园 |
宁波市二轻第一幼儿园 | 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 |
宁波市高塘幼儿园 | 宁波市新芝幼儿园 |
宁波市海曙区翠柏幼儿园 | 宁波市尹江岸幼儿园 |
宁波市海曙区南雅音乐幼儿园 | 宁波市中原艺术幼儿园 |
宁波市海曙区闻裕顺南苑幼儿园 | 92919部队机关幼儿园 |
宁波市海曙区早教中心 | 江北区北欣幼儿园 |
宁波市海曙区竹福园幼儿园 | 江北区博雅幼儿园 |
宁波市启文幼儿园 | 江北区慈城第二幼儿园 |
1993年,宁波市海曙区、原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县6个区县通过国家首批“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三年后,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两基”标准,提前5年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宏伟目标。1994年,宁波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区”称号,同年被浙江省定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01年,宁波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而针对宁波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截止2022年末,只有鄞州区(2007年实行)实行高中阶段免费12年义务教育。
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共有普通小学388所,在校学生55.5万人。2023年宁波市公办学校严格落实“就近入学”原则在学区范围内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通过面试、评测等任何形式选拔学生(经审批的特殊类型学校除外)。不得与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合作,不得与社会培训机构测试(竞赛)成绩(含获奖证书、等级考试证书等)挂钩进行招生。民办学校招生时,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原则上全额录取;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均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允许双胞胎、多胞胎捆绑式录取、分班)。小学的基本学制为:六年学制。
序号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宁波市 | |
宁波市实验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惠贞书院 | 宁波市 | |
宁波江北实验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江东实验小学 | 宁波市 | |
鄞州区中河街道宋诏桥小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鄞州堇山小学 | 宁波市 |
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共有初中243所,在校学生22.8万名。2023年宁波市公办学校按学区招生的学校: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户籍、父母户籍、家庭住房情况,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对录取对象进行分类排序录取。因超过招生计划,未被录取的第一批次类别学生进入第二阶段招生程序。按“校校对口”方式招生的初中学校:小学学生根据对口方案直升对口初中。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本校小学部直升对象升入初中部。初中基本学制为:三年学制。
序号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初中部 | 宁波市 | |
宁波外国语学校 | 宁波市 | |
余姚市实验学校 | 宁波市 | |
慈溪实验中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兴宁中学 | 宁波市 | |
鄞州蓝青学校 | 宁波市 | |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 | 宁波市 | |
宁波市曙光中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 | 宁波市 | |
宁波市第七中学 | 宁波市 |
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共有普通高中85所,在校学生10.3万人。2023年宁波市中考报名考生7万余人,较上年增加近2000人。2023年宁波市的自主招生数量要求与往年一致,总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年度招生总额的20%,其中特长生招生数量一般不超过招生总额的5%。录取采用“文化素质+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符合条件的考生需要参加专业测试和中考两项考试,依据专业测试和中考的综合成绩录取,中考成绩占比不低于30%。2023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还提出实施市六区体艺特长生统筹招生。
截至2022年,宁波市现有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技工)学校32所(含10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所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学生数7.08万人,毕业生当年一次性综合就业率达99%以上。有2所部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0所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所中职学校和31个中职专业入选省“双高”建设工程。全市中职现设15大类140个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基本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各个行业。
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共有高校16所(本科高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7所,成人高校1所,另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归口宁波市教育局管理),全日制在校学生19.1万人。2023年宁波市高校在各省(市、自治区)按照分专业类或分专业招生计划数,按投档成绩择优录取,不设各专业类(或专业)间分数级差。若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按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录取。无同分排序规则的批次参照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普通批次执行。普通类平行录取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对进档考生直接录取到考生所选的专业(类)。
序号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学历层次 | 院校分类 | 办学性质 |
---|---|---|---|---|---|
宁波大学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综合类 | 公办 | |
浙江万里学院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理工类 | 公办 | |
宁波工程学院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理工类 | 公办 |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综合类 | 中外合作办学 | |
宁波财经学院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财经类 | 民办 |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理工类 | 公办 |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综合类 | 民办 | |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 宁波市 | 本科层次 | 医药类 | 公办 |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宁波市 | 专科层次 | 综合类 | 公办 |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宁波市 | 专科层次 | 综合类 | 公办 |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机构或在线学习系统。这种机构或网站包含了从幼教到大学,甚至博士或者出国等各个阶层的教育信息,也有包括对现任职位的工作者或者下岗人员等类别的技能培训,是以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性网站或培训机构。
2023年宁波市汽车驾照考试有新规定,改变的地方有:取消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项目,更加贴近实际驾车要求;调整考试预约时间,科目三约考间隔时间由30日调整为20日;增驾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间隔时间由40日调整为30日;小型汽车异地分科目考试允许申请变更考试地的次数由1次调整为不超过3次,更好地满足群众异地考试需求。Maigoo编辑整理了宁波市比较好的驾校,其中包括宁波宁工院汽车驾驶学校、宁波象山港驾校、宁波市海曙金通驾驶培训中心、余姚市鸿达驾校、宁海乐佳时代驾校等。